防城港市九龍?zhí)镀骶皡^(qū)位于東興沿邊公路那良鎮(zhèn)十萬大山腳下。九龍?zhí)镀骺傞L5公里落差180米,漂流用時大概1.5-2個小時左右。東興九龍?zhí)镀鳛榉蛛A段性放水漂流,漂流起點有攔水壩。漂流次數(shù)為每日 3次,每次下水時間為早上10點、中午14點和下午16點;全程漂流為橡皮艇漂流,因漂流河道人工改造過,所以中途不用劃船。一路漂流下來感覺都不錯,漂流全身都濕完,景區(qū)的漂流艇是人為掏空的,也就是說,艇的底部是直接灌水進來的,這樣雖然不容易翻船,但因為九龍?zhí)毒皡^(qū)河道都比較淺,所以很容易刮到0。景區(qū)配套設施還算完善齊全。沿途有10余灘,20余潭,30余灣。峰回路轉(zhuǎn),艇移暗遷,是前段峽谷中最為精彩刺激的一段。兩岸…[詳細]
龍?zhí)端挛挥诘欠馐旋執(zhí)端麓,現(xiàn)存主要建筑清代中佛殿,進深三間,單檐硬山式建筑。整個大殿東西長13米,南北深12.97米,面積為165.61平方米,平面布局呈方形。內(nèi)柱配置采用減柱造,殿外前檐下施單昂三彩斗拱;原安裝的格扇門窗已更換,僅有痕跡,前檐柱礎為束腰覆蓮、鼓形柱礎,石雕圖案細膩精致。殿頂前后坡為黃色琉璃瓦,正脊兩面磚雕大朵牡丹和游龍等圖案,二端置大吻,造型優(yōu)美別致,突出了清代的建筑特點和精雕細作的藝術風格。龍?zhí)端聝?nèi)現(xiàn)存碑刻三塊,其中位于大殿前檐東西兩側(cè)各一,重修《龍?zhí)端轮蟹鸬罴八懥媸ツ干介T碑記》清乾隆四十八年十月,內(nèi)容刻施主姓名,為捐獻銀錢的記載。西一碑碑首題目楷書,字徑長2.5厘米,…[詳細]